• HX_D2F型30t轴重电力机车转向架

    姚银;任广慧;马呈祥;

    介绍了由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的HXD2F型30t轴重电力机车转向架的总体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总结了其轮对、轴箱、驱动装置、构架、悬挂装置、牵引装置、基础制动装置和附属装置等主要部件的设计结构和技术特点,有助于对30t轴重机车转向架系统的了解,对大轴重机车转向架系统的研制也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作用。

    2015年S1期 v.35;No.18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3 ]
  • 《铁道机车车辆》征稿启事

    <正>《铁道机车车辆》是铁道部主管,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与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和供电专业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81年。其办刊宗旨是认真贯彻"科教兴国"的方针,努力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和交流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机车车辆、供电系统方面的试验研究和设计成果,运用检修经验,有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国内外技术动态、技术政策等,从而为铁路运输生产及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2015年S1期 v.35;No.182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科技论文摘要编写注意事项

    <正>1.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可大致分为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及报道指示性摘要。本刊刊登的科技论文一般采用报道性摘要。此类摘要的内容一般包括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充分反映该论文的创新之处。篇幅以200字左右为宜。编写中文摘要的注意事项:(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

    2015年S1期 v.35;No.182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铁路重载货车转向架新技术应用及研究探讨

    徐勇;刘凤伟;姜瑞金;

    铁路重载货车转向架是保证铁路重载运输的关键部件,目前已发展到40t轴重。载质量的增加和运行速度的提高导致轮轨损坏加剧,因此要求重载转向架具有低动力、准径向、低磨耗等特性,为实现上述特性,目前主要采取增加一系轴箱柔性弹性悬挂、侧架摆动、双作用常接触弹性旁承、非金属磨耗件等技术,且具有良好的实现效果。同时随着客户、环保等方面的需求,转向架降噪、轻量化、供电等技术的研究成为铁路货车重载转向架下一步新研究的方向。

    2015年S1期 v.35;No.182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1 ]
  • 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的转向架构架疲劳损伤分析

    刘德刚;王万静;赵子豪;亢文祥;

    将车体和构架的超单元模型输入车辆动力学仿真程序,建立了考虑车体和构架弹性的车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车体和构架弹性对构架疲劳损伤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刚柔耦合车辆动力学仿真和构架疲劳损伤分析方法。

    2015年S1期 v.35;No.182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9 ]
  •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转向架轮对仿真模板开发和研究

    段华东;蒋忠城;

    开发了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的转向架轮对强度仿真模板,介绍了模板流程化分析技术和参数化设置方法。利用该模板分析了某型机车轮对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且对比分析模板计算结果与经典ANSYS的计算结果,结果显示两者计算结果的误差极小,该模板的开发为转向架轮对的设计与验证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5年S1期 v.35;No.182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机车车轮与重载尖轨接触有限元分析

    蔡谡;张军;孙传喜;

    针对重载货运专线75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曲线尖轨磨耗问题,考虑尖轨前端的结构特点,建立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不同磨耗阶段的机车车轮型面与不同断面处尖轨的接触情况。磨耗Ⅱ型机车车轮沿着进岔方向通过标准型面尖轨时,车轮与尖轨的接触位置是不断变化,由尖轨侧面向尖轨顶面过渡,轮轨接触的等效应力变大。随着车轮的磨耗,轮缘根部圆弧半径逐渐增大,磨耗尖轨上的等效应力要大于标准尖轨,且磨耗尖轨的变化幅度是标准尖轨的4倍多。距离尖轨尖端2m位置处的标准尖轨不能适用于所有磨耗阶段的机车车轮型面,应进行优化设计。

    2015年S1期 v.35;No.182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5 ]
  • 基于频率切片小波变换的轨道列车轮对振动信号分析

    庞学苗;李建伟;邢宗义;陈岳剑;

    为了提取轨道列车轮对振动特征信息,提出一种基于频率切片小波变换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频率切片小波变换获取振动信号在全频带的时频分布;然后,依据得到的振动信号能量分布特点选择时频目标区域;接着,分割出含有故障特征的时频区域;最后,通过逆变换对目标区域的信号分量进行重构,分离出有效的信号时频特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频率切片小波变换分离轮对振动信号时频特征效果较好,为轨道列车轮对振动信号时频特征精确提取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2015年S1期 v.35;No.182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7 ]
  • 基于ANSYS14.0的电力机车转向架用橡胶元件有限元分析研究

    王立国;吴化敏;高震天;

    利用Creo2.0和ANSYS14.0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Mooney-Rivlin非线性橡胶本构模型,对电力机车转向架二系弹簧减振垫和驱动装置小齿轮侧轴承用O形密封圈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仿真,研究二系减振垫和O形密封圈在工作载荷下的应力、应变情况,对转向架用橡胶元件的设计提供一点借鉴。

    2015年S1期 v.35;No.182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6 ]
  • 一种转向架用轴箱拉杆橡胶关节疲劳条件研究方法的初探

    米立柱;

    转向架用轴箱拉杆橡胶关节在机车车辆运行过程中长期处于动态工作的一种橡胶部件,对它的疲劳试验是必须进行的。而疲劳试验条件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一种转向架用轴箱拉杆橡胶关节的疲劳条件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简化、强化处理,有利于试验的实施。对于试验周期的减少及新产品开发周期的缩短有一定意义。

    2015年S1期 v.35;No.182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6 ]
  • 轮径差对三大件转向架轮缘磨耗影响的对比分析

    王伟;吕可维;邵文东;周国东;

    应用SIMPACK软件建立装用三大件转向架的某型敞车重车动力学模型,结合Archard磨耗模型预测车轮磨耗趋势,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形式轮径差对轮缘磨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4种形式轮径差下,轮径差小于6mm时,导向轮对小半径车轮磨耗发生在踏面区域;轮径差大于6mm后将发生轮缘磨耗;后轮对轮径差导致小半径车轮磨耗集中在踏面区域内,磨耗深度相对均匀,车轮呈现面磨耗趋势;其他形式轮径差大于6mm后将导致小半径车轮轮缘磨耗显著,车轮呈现点磨耗趋势。

    2015年S1期 v.35;No.182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7 ]
  • 库尔勒HX_N5型机车扫石器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

    杨勇军;魏春阳;刘晓东;张健;

    介绍了HXN5型机车在库尔勒机务段运用情况,以及转向架扫石器故障、原因分析和初步改进方案;针对初步改进方案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几种不同扫石器结构实车线路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两次结构优化,扫石器动应力累计降低了10%~40%,扫石器振动加速度降低了50%~58%,说明结构改进对提高扫石器的抗振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旋轮前后的试验数据表明,转向架垂向振动加速度减少了50%~70%,扫石器动应力减小了5%~10%,说明车轮踏面状态对转向架振动和扫石器可靠性有显著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库尔勒HXN5型机车扫石器最终整改方案及实施效果。

    2015年S1期 v.35;No.182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 一种改进型低位推挽式单牵引杆机车牵引装置

    朱卫;

    一种改进型低位推挽式单牵引杆机车牵引装置,主要由构架牵引杆、车体牵引杆、端梁辅助吊挂连杆、牵引销、橡胶关节和法兰组件组成。端梁辅助吊挂连杆由井字形连杆体和4个弹性拉杆组成,下端两个连接牵引销,上端两个分别安装带有轴承和轮缘的滚轮,安装在箱式滚道内,构成活动式吊挂结构,消除了原设计吊挂连杆对机车转向架转弯的影响,明显改善转向架的转动性能,大大减少车轮轮缘和踏面的非正常磨耗。该牵引装置还将三轴C0式转向架构架牵引杆加长,转向架构架牵引点设在2、3和4、5轴之间,由牵引力或制动力产生的横向分力比原设计减小近1/3,可减少车轮轮缘和踏面磨耗。

    2015年S1期 v.35;No.182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5 ]
  • 一种新型内燃机车车架的研究

    史秋萍;

    随着中国机车车辆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内燃机车越来越多地出口到国外,一些国外标准也被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中来。为了满足国外一些标准对车架性能提出的要求,在空间和总重受限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强度和刚度两个重要指标达标成为一个课题。尝试性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箱形鱼腹梁与热轧H型钢组合的车架主梁结构,与承载式油箱结合,将油箱焊接在两个主梁中间。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手段,验证该车架结构的抗弯性能和疲劳强度,对今后内燃机车车架的优化与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5年S1期 v.35;No.182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6 ]
  • HX_N3型机车车体设计理念的诠释

    王惠玉;

    为了更深入的认识HXN3机车车体在减重的苛刻要求下的设计理念,就车体底架、侧墙、司机室等结构的设计特点和设计理念进行了逐一解析,并对该车体仿真分析的应用深度以及与结构设计紧密结合的思想进行了讨论。

    2015年S1期 v.35;No.182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1 ]
  • 某型出口内燃机车车体设计

    邢莹莹;龚和娣;杨烨飞;史秋萍;杨帆;

    介绍了某型内燃机车车体设计的结构特点及主要技术参数,根据某国铁路的线路要求及特殊的气候条件,对机车车体结构进行了适应性设计。为满足线路对机车轻轴重的要求,机车车体结构设计采取了轻量化设计,机车采用车体整体承载,燃油箱参与车架承载的结构,车架采用桁架式X形结构,侧壁为桁架式,在保证刚度和强度的同时,大大减轻了车体的质量;车架通风采用集中通风风道结构,减少风动阻力、均匀流量。通过使用有限元模拟仿真分析等手段进行反复的计算验证,保证满足机车车体静强度与模态性能的要求。

    2015年S1期 v.35;No.182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9 ]
  • Hypermesh与ANSYS在构架有限元计算中的应用

    张文学;史秋萍;高文捷;

    介绍了利用Hypermesh和ANSYS进行构架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利用Hypermesh建立了某机车转向架构架的有限元模型,参照TB/T 2368-2005《动力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方法》,对该构架进行了工况定义和载荷计算,主要包括超常载荷工况和主要运营载荷工况。利用ANSYS进行有限元计算和结果后处理,绘制了构架疲劳强度的Goodman图,完成了对该构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的评估。结果表明,该构架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均满足要求。该方法表明,利用Hypermesh与ANSYS进行结构强度仿真分析,简单、高效,适合广泛采用。

    2015年S1期 v.35;No.182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4 ]
  • 现代内燃机车插拔式可拆卸舱室结构设计方法

    朱小波;管敏炜;徐培武;

    提出一种现代内燃机车舱室结构的设计方法,通过此方法设计的插拔式可拆卸机车舱室结构既满足现代内燃机对舱室结构的一般功能要求,又能够满足其在力学性能方面要求。该方法设计的舱室结构相对于传统机车舱室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灵活,且具有良好的普适性、通用性和安全性等优点。运用此方法设计的某出口机车的电气室结构,在纵向、横向和垂向上能够分别承受4g、2g和2g的冲击载荷及±1g、±0.5g和±0.5g的疲劳载荷。

    2015年S1期 v.35;No.182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8 ]
  • 双司机室HX_N5型内燃机车车架设计

    许齐;徐培武;

    主要介绍了双司机室HXN5型内燃机车车架的结构特点、结构参数及主结构材料等,整个车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根据总体确定的各部件接口尺寸要求,把整个车架分为几个独立的结构模块,并对其主要结构模块前后端部和承载式燃油箱的结构设计及优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验证本车架是否满足苛刻的工况载荷要求,对整个车架结构进行了强度计算和模态等分析,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计算结果以及试验结果表明,本车架的强度及模态满足了设计要求。

    2015年S1期 v.35;No.182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9 ]
  • 基于SiPESC-HiPEM的高速列车车体随机振动响应分析

    田爱琴;孙维光;

    轨道不平顺是高速列车振动的主要激励源,其激起的列车系统振动具有典型的随机振动行为,其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顺性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此问题,利用虚拟激励法为核心算法的SiPESC-HiPEM计算百万自由度复杂三维车体弹性体的随机振动响应,并根据振动响应结果及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车体的疲劳寿命,其高效、精确的特点为高速列车动力学设计、性能预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2015年S1期 v.35;No.182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9 ]
  • 高速列车车体型材的结构灵敏度分析研究

    帅仁忠;赵艳菊;孙召进;郭建强;

    重点介绍了结构灵敏度分析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板厚对灵敏度的影响,文中以地板型材为例,将灵敏度分析引入到列车结构优化中,利用有限元法分析其振动响应及结构灵敏度,为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2015年S1期 v.35;No.182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72 ]
  • 动车组构架垂向载荷统计特性研究

    惠晓龙;王文静;

    构架载荷谱分析是对构架进行疲劳可靠性评估的基础,现以某一车型的跟踪实验为背景,运用测力弹簧方法记录动力转向架轴箱弹簧的垂向载荷时间历程。选取某一运行区间的载荷数据作为样本,并将样本按速度等级划分,再次选取若干天相同线路相同区段的数据对样本进行扩充。联合不等组距及随机平均滑动直方图法,利用雨流计数得出载荷谱。根据载荷谱用极大似然法估计随机载荷在对数正态分布下的参数。最后根据累积分布函数曲线从统计学的角度给出一个运行区间内载荷幅值分布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载荷谱特点重新调整组距并对直方图进行平均处理有助于快速获得满足卡方校验的参数估计值;在一个运行区间内,速度200km/h以下时,随着速度的提高载荷谱中大载荷出现的概率明显提升,此时这一规律与速度关系显著与加速,减速关系不显著。当速度超过200km/h时大载荷出现的概率仍然较高,但其统计特性会受到速度,区间,加速,减速多种条件的综合影响。

    2015年S1期 v.35;No.182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0 ]
  • 高速列车焊接结构件抗疲劳性能研究

    马纪军;范乐天;傅振亮;谈立成;

    列车在高速运行的条件下,受到的气动交变载荷及转向架传递的振动载荷对列车影响较大,致使其焊接结构部件发生了疲劳破坏。为提高结构件的抗疲劳性能,对动车组焊接结构件进行疲劳强度分析十分必要。本文以高速列车焊接结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运营数据分析、仿真计算和线路试验,制定了抗疲劳性能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了结构件的疲劳寿命,从而节约车辆的制造成本。

    2015年S1期 v.35;No.182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4 ]
  • 基于Motion TWR与Virtual Lab Motion的C_(70E)型敞车载荷迭代分析

    王文;邹广闻;王伟;

    以C70E型敞车为例,论述了采用Virtual Lab Motion进行多体动力学建模,并利用Motion TWR与Virtual Lab Motion在软件环境下根据车体上的响应数据迭代出虚拟路谱的过程,并对该过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虚拟验证。该方法可以在今后的分析中把虚拟路谱加载在概念车体模型上,得到关心部件的动载荷,为以后新设计车型在设计阶段进行抗疲劳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也使虚拟线路试验成为可能。

    2015年S1期 v.35;No.182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4 ]
  • 轨道车辆车下悬挂大部件质心惯量测试方法

    李海涛;关岳;Byron Saari;金峰;

    介绍了一种用于测定轨道车辆车下悬挂大部件质心惯量的测试方法,通过工装验证了测试精度。

    2015年S1期 v.35;No.182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0 ]
  • 关于CRH_2型系列动车组抱轴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

    杨彪;

    针对CRH2系列动车组频繁发生的抱轴故障,通过制动力控制"速度―黏着模式"分析真实抱轴故障的理论成因,并收集全铁路2013年CRH2系列动车组抱轴故障,统计其造成的影响和直接故障原因,分析出速度传感器无冗余设置的设计缺陷为故障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从设计制造方面的改进建议。

    2015年S1期 v.35;No.182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5 ]
  • 内燃机车独立司机室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综述

    胡伊贤;王龙;倪志江;刘晴;

    简述了内燃机车独立司机室的结构与设计原理;在传统司机室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基础上,对独立司机室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模态分析、多体动力学、噪声—振动耦合方法,对独立司机室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做出了展望;为独立司机室在内燃机车工程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

    2015年S1期 v.35;No.182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2 ]
  • 高速列车噪声控制与研究

    王东镇;王冰松;王晶凯;

    为实现高速列车速度提升后舒适度同步提升,通过不同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策略,结合工程仿真、地面测试、运行测试等技术手段进行技术分析,形成了高速列车噪声控制技术方案,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2015年S1期 v.35;No.182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0 ]
  • 高速动车组列车异常振动问题研究

    贾尚帅;赵明;李明高;

    研究某高速动车组列车异常颤动的实际问题。从试验、研发设计的角度出发,测试车轮踏面磨耗、多边形,悬挂系统振动传递,分析车下设备振动情况,车体和设备、座椅之间的模态匹配等对车辆振动性能的影响,全面阐述了车辆异常振动的分析解决方法、思路。通过试验测试数据寻找车辆异常振动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多工况下车体的模态振动以及车体与车下吊挂设备、座椅的耦合模态振动,探讨修改座椅减振器参数对车辆消除颤振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指导车辆结构优化和运用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2015年S1期 v.35;No.182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8 ]
  • 基于拓扑优化的有轨电车车体设计技术研究

    李欣伟;刘宇;范乐天;刘东亮;张金艳;

    以有轨电车车体结构为对象,参照EN 12663标准中的主要载荷工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车体底架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在拓扑优化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焊接、加工等工艺因素,完成方案设计,并对方案模型进行有限元验证,方案模型结构强度满足EN 12663中规定的主要载荷要求。

    2015年S1期 v.35;No.182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8 ]
  • 快速客运机车碰撞保护系统设计与分析

    袁文辉;蒋忠城;

    描述了快速客运机车碰撞保护系统的组成,碰撞保护系统的设计及作用过程,对碰撞保护元件间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使用显式动态有限元方法对机车碰撞保护系统进行仿真和元件性能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碰撞保护系统能对机车车体起到较大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列车系统及司乘人员的安全。

    2015年S1期 v.35;No.182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3 ]
  • 城轨车辆的耐撞击性能研究

    王卉子;罗超;王志俊;冯亮;高峰;

    在讨论城轨车辆耐撞性设计原则基础上,以某城市轨道车辆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大变形非线性有限元技术,证明了多级吸能防撞区设计思想的可行性;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提出5级吸能防撞区模块化设计;并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仿真计算结果,论证了只有进行匹配性的吸能结构设计,才能够在碰撞中达到有效缓冲吸能,防止爬车的观点。

    2015年S1期 v.35;No.182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