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家华;冯庆鹏;蒲旭东;
研究高速动车组异步牵引电机结构及能量传递关系,分析电机轴电流传递回路,使用Matlab建立轴电流传递等效电路模型。根据异步牵引电机工作原理及特性,建立电机等效电路,使用Solidworks建立电机、轴承、联轴节、齿轮箱三维模型,将模型导入ANSYS Maxwell进行仿真,得到各部件等效电路参数。模拟额定输出功率不同转速,对轴电流进行仿真分析,轴电流有效值范围7.1~13.0 mA,主频频率范围48~169Hz。在地面电机实验室对轴电流进行测试,有效值范围7.4~18.5mA,主频频率范围50~170 Hz。轴电流有效值与转速成反相关,轴电流频率与转速成正相关,且与相电流理论频率相同。根据仿真及测试结果,轴电流主要成分为与相电流相关的低频,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定转子之间的气隙不均匀、三相电流不平衡。
2025年01期 v.45;No.243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可;王立超;王文静;王立宁;高立群;
高速列车线性涡流制动装置载荷工况复杂,为了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应对产品结构强度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结构特点及载荷工况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各种典型工况下的强度计算,研究振动、冲击试验及台架试验方法,并对强度仿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试验设备无法满足涡流制动装置的3类振动冲击试验要求,可采用整机2类振动、冲击试验和主体框架强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考核产品结构完整性;涡流制动装置强度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验证了产品结构强度计算与试验的有效性;各工况下涡流制动装置的静强度、疲劳强度计算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研制的产品通过了相关试验考核。
2025年01期 v.45;No.243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潘景宇;王懂;林显琦;
针对新型内燃动车组牵引变流器和辅助变流器共用一套内燃动力包的需求,为保证发电机输出电压同时满足牵引变流器和辅助变流器在各种复杂工况下稳定运行,开发一种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并针对发电机特性和列车实际运行工况,设计了内燃动车组发电机励磁控制算法,经现场运行测试表明,该励磁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在极端工况下发电机输出电压没有出现过压、欠压或振荡现象,完全满足内燃动车组运行需求。
2025年01期 v.45;No.243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吕宝佳;杨广楠;曹建行;焦标强;陈凯;
为分析轮装制动盘与车轮拆卸分解后发生翘曲变形过程,建立了动车组轮装制动盘热—弹—塑性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铸钢制动盘材料拉伸试验,获取了国内某动车组用铸钢制动盘材料在不同温度工况下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通过进行制动初速度350 km/h紧急制动和制动盘冷却后与车轮拆卸分解过程仿真计算,掌握了轮装制动盘发生翘曲变形的演变过程,为减小轮装制动盘变形量和后续制动盘检修复用提供支撑。利用盲孔法测量了服役后轮装制动盘摩擦面近表面的残余应力,制动盘摩擦面近表面残余应力以周向拉伸残余应力为主,拉伸残余应力深度为2~3 mm,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吻合。
2025年01期 v.45;No.243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马可;穆瑞琦;张顺广;
文中对可应用于列车车载网络的一种时间敏感网络一致性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覆盖时间同步和流量调度功能。对通用的时间敏感网络一致性测试技术进行了调查,概括了测试包括的功能项点。对列车车载网络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单环网网络拓扑适合搭载时间敏感网络和具体的应用方式。对一致性测试规范进行了总结,包括设备级和组网级的测试。按照测试规范研究搭建了相应的测试环境,选用了支持高精度测试的网络测试仪表,分别进行了设备级和组网级的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一致性测试规范具备完备性和可操作性。
2025年01期 v.45;No.243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牟倍瑶;樊贵新;陈骞;李辉;马哲;焦标强;
电机械制动夹钳作为制动系统中重要的制动力执行机构,其组成部分电机械制动缸的传动特性直接影响制动系统的性能和效率。通过优化电机械制动缸传动特性为目标,着重以行星滚柱丝杠的滞回特性为主要研究内容,揭示行星滚柱丝杠传动滞回特性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和等效球的方法,运用Solidworks建立行星滚柱丝杠模型,研究并仿真分析丝杠的接触角、螺纹牙总数、螺旋升角等主要参数对滞回特性的影响,为提升丝杠的传动特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和设计基础。
2025年01期 v.45;No.243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田光荣;李建平;梁彦军;李波;于卫东;
轮缘磨耗问题是严重影响动车组车轮镟修策略及制约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基于全路不落轮车床镟修测量数据和典型车型的服役跟踪试验数据开展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因为交路差异导致的踏面凹磨等原因,使得轮缘磨耗可能出现变薄或变厚的特征;运行交路相比于车型,在轮缘厚度磨耗因素中占据着更大的主导因素;以CR400AF和CR400BF这2种车型为例,未发现明显的左右偏磨现象,且随着轮缘厚的增大,磨耗速率降低,但后者在大轮缘厚度区间的占比相比前者更大,主要原因在于镟修时执行了不同轮缘厚的优化策略以及主要运行交路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个别车型轮缘厚随运用里程增大而变厚,但其磨耗速率是不断降低的。
2025年01期 v.45;No.243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巍;宋彦君;湛青;刘先升;
CRH3C/380B平台动车组牵引变流器中间直流环节具有接地检测功能,故障区域诊断分为牵引逆变器(PWMI)/牵引电机接地、变压器二次侧接地、辅助高压侧接地及中间直流环节接地共4个区域。当MUB电阻端子排绝缘不良时,相当于同一牵引单元内2个牵引变流器的中间直流环节负极并联,导致接地检测电阻的电流分流。在2个牵引变流器中间直流环节电压相差较大的工况下,电流分流更大,接地值超出既定范围,报出变压器二次侧接地故障,与实际故障区域不符。牵引控制单元(TCU)不能有效判定故障区域,对动车组的故障应急处置与运营管理秩序造成干扰。通过理论计算、仿真运算及实车模拟,分析验证了“MUB电阻端子排绝缘不良”导致的误报“变压器二次侧接地”的原因,提出增加MUB端子排诊断区域的逻辑优化建议,并实施了落地预警方案,提高了故障判定及故障预防的效率。
2025年01期 v.45;No.243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王鹏;温熙圆;韩朝霞;章阳;程宏明;刘每;
为及时获取电磁阀的剩余寿命,在发现其性能衰退或状态异常时作出处置,文中提出了一种动车组电磁阀寿命在线评估方法。建立了寿命评估相关概念的定义和层次化的评估架构,选择了评估指标并给出了指标值及其权重的计算方法,形成了电磁阀寿命量化描述;以某型号高速检测车的电空转换电磁阀为对象开展方法验证,在电子制动控制单元内建立评估模型,实现了电磁阀寿命量化计算;结果表明:在线方法提高了电磁阀寿命评估结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评估结果与部件功能高度相关,可据此改进制动控制方法,提升压力控制精度。评估方法具备良好的普适性,还能够应用于其他关键气动部件的寿命评估。
2025年01期 v.45;No.243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颖川;马明阳;江曙;阳光武;李鹏航;徐未凤;
针对某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元精确仿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不确定性参数修正方法。对某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载箱体检修门开展自由边界条件下模态试验,获得前三阶模态频率及振型。依据测得的模态试验结果,首先对该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正,并将有限元模型结合修正后的材料参数进行仿真计算。最后对该车载箱体检修门进行约束条件下模态试验,获得前三阶模态频率及振型,将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进行修正之后仿真与试验结果误差变小,说明此方法对于存在不确定性参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减小给定参数与实际参数之间的误差,建立更精确的有限元模型。
2025年01期 v.45;No.243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于卫东;田光荣;肖齐;李方烜;李旭伟;
在直线段车辆运行品质轨旁动态监测系统成功应用的基础上,文中研发了轨旁货车曲线通过性能在线监测系统C-TPDS。该系统利用设在正线小半径曲线段入曲线、圆曲线、出曲线的测力平台,动态监测通过货车连续的轮轨垂向力和横向力,联网评判货车曲线通过性能。利用C-TPDS大量动态监测数据与实际检修数据关联分析,并组织专项对比试验,分解检测影响货车曲线通过性能关键指标,从而验证了C-TPDS对货车曲线通过性能的监测功能。
2025年01期 v.45;No.243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